产品搜索
产品分类
 
蛟龙号挑战7000米潜航 水压可能致插座变形短路
作者:admin    发布于:2024-06-05 20:00   
摘要:发布时间:2012年06月24日 03:39进入复兴论坛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手机看视频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在全面完成海试任务后,今天,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计划进行7000米级海试第四次下潜试验,下潜深度预计将超过7000米,届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24日 03:39进入复兴论坛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手机看视频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在全面完成海试任务后,今天,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计划进行7000米级海试第四次下潜试验,下潜深度预计将超过7000米,届时潜航员代表将从海底向“神舟九号”航天员送去祝福。

  海试现场总指挥刘峰表示,计划北京时间6月24日早晨4时30分举行“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第四次下潜试验出征仪式,5时各就各位,下潜深度目标希望突破7000米,但最深不超过7100米。三位潜航员是叶聪、刘开周和杨波。任务包括坐底、采集海水和沉积物样品、拍照、录像等,并视情况采集生物样品。

  北京时间前天5时,“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进行了第三次下潜试验。在这次下潜试验中,“蛟龙”号从6963米深的海底获得生物样品、矿物样品、沉积物样品和水样,并拍摄了大量海底矿物和生物图片以及视频。

  “今天的下潜试验是7000米级海试以来成果最丰硕的一次。”海试现场总指挥刘峰介绍,“从来没有谁在这个深度的海底看到过类似结核的物质,并取得样品。”执行这次下潜任务的潜航员付文韬说,“蛟龙”号此次下潜,证明了7000米的海底并不是一片沙漠,这里有生物、有矿物质,包含了许多暂时还无法解释的现象。

  在长达3个多小时的海底作业过程中,“蛟龙”号共6次坐底,取得三个水样、三个沉积物样本,还拍摄到虾、海参、水螅等不少海底生物。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回到向阳红母船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从生物样品箱里取出了一个生物样品,透过它周身通透的躯体,可以清晰看到黑色的内脏。

  “这是一只透明深海海参。”一名工作人员经分析后表示,由于温度、压力差较大,这只深海海参已无法存活。“在南海进行3000米级海试时,科研人员曾抓到过一只紫色的海参。去年5000米级海试时曾经拍摄到一只海参,但并没能抓上来。”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将进一步查看这只海参是不是一个新品种。

  据海试现场总指挥刘峰介绍,经过3次下潜试验,“蛟龙”号已具备了下潜7000米深度的条件。

  “在这几次下潜试验中,我们针对下潜7000米的各种要求,提前对潜水器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了充分试验,力求让潜水器提前暴露问题,现在潜水器的状态已经足以执行7000米下潜任务。”

  他还说:“目前潜水器的可调压载系统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影响潜水器的安全性,但它会对潜水器下潜和上浮的速度产生一定影响,增加水下作业时间。”

  此前在6月15日和6月19日,“蛟龙”号分别成功完成第一次和第二次下潜试验任务,最大下潜深度分别达6671米和6965米,创造了下潜深度最大、下潜时间最长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

  今天,“蛟龙”号有望正式冲击7000米。中国是继美、法、俄、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如果这次“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成功,将有可能创造世界作业类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副总设计师崔维成表示,如果7000米海试成功了,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第二代作业类型的载人潜水器,它的最大下潜深度,应该是世界第一的潜水器。

  “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告诉记者,冲击7000米级海试,“蛟龙”号将面临海底压力、海底低温及潜航员心理三大挑战。

  徐芑南介绍,7000米海底深度,意味着“蛟龙”号外壳每平方米的面积要承受相当于7000吨的压力。在巨大的压力下,对“蛟龙”号的密封性能是很大考验,会不会有渗漏,电器插头插得到位不到位,如果在高压下有了变形,插座里面有进水,就会引起短路。

  此外,深海是一个高压、漆黑和冰冷的世界,通常的温度是1℃-2℃。潜水器上有很多充油的设备、液压系统,油在这个高压低温下的性能如何,能否正常工作,是技术上的严峻考验。

  深潜对潜航员的心理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蛟龙”号载人舱是一个直径为2.1米的球体,其内部除了要容纳3位潜航员外,还需安装许多仪器和设备。连续几个小时在“蛟龙”号密闭狭小的空间内,球舱外部是寒冷漆黑、神秘莫测的深海海底,对潜航员心理也是巨大考验。

  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主任金建才表示,“蛟龙”号去年进行5000米级海试过程中,也反映出了一些需要技术改进的地方。因此,7000米级海试要本着由浅入深的原则,而不是一下子下到7000米。

  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于6月19日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进行了第二次下潜试验,最大下潜深度达6965米,这个深度距离7000米级的海试目标不过35米。潜水器还开展了近底巡航、照相、摄像、海底微地形地貌测量,并坐底完成沉积物及海水取样、标志物布放等作业。

  “蛟龙”潜6963米抓海参,此举有什么意义呢?海军专家表示,我国研制“蛟龙”号主要是用于科考目的,但客观上蛟龙号在通信遥控、电子、机械等方面的技术突破都可用于军事,尤其是用于深海潜艇的研制。蛟龙号的研制成果,可以说为保卫祖国的辽阔海疆,尤其是在保卫水下安全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蛟龙”号这次要挑战7000米深潜纪录,但不久前美国著名导演卡梅隆刚刚驾驶深海挑战者号在同一海域下潜至10898米。那么,卡梅隆创造的纪录和“蛟龙”号要挑战的深潜纪录究竟有何区别?

  蛟龙号带着科考任务下潜,不同于一般深潜。”徐芑南表示,深海挑战者号主要用于探险和摄影,而“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主要是作业型载人潜水器,它负载了大量复杂的仪器设备,可带两名科学家和一名主驾驶到深海海底进行海底资源调查和深海科学研究。在下潜试验中,“蛟龙”号的三名潜航员可通过空气的推力器到达包括平原、盆地、山坡在内的深海海底,并通过观测窗、机械手直接观测、取样和测绘。

  在深潜的过程中,深潜器的体积越大,抵抗水压的能力就越小;而体积越小,抗压能力就越强。徐芑南介绍,卡梅隆的深海挑战者号是用于探险和摄影,仅供一人乘坐,直径设计仅为1.09米,所以抗压力强,下潜深度大;而“蛟龙”号则是作业型深潜器,要求搭载的成员和设备多,体积几乎是前者的八倍。(文字来源:扬子晚报)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er2.htm